著作系列6: 同步訊息與電力傳輸–中繼協定

energyassisteddecodeandforward

D. K. Verma, R. Y. Chang, and F.-T. Chien, “Energy-Assisted Decode-and-Forward for Energy Harvesting Cooperative Cognitive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volume 3, number 3, pages 328-342, September 2017.

這篇論文的主要貢獻,是提出一個新的中繼協定(relay protocol),稱作電量輔助解碼轉發(energy-assisted decode-and-forward, EDF)協定,並和傳統的解碼轉發(decode-and-forward, DF)協定以及放大轉發(amplify-and-forward, AF)協定做比較。它的概念來自於上一篇著作,也就是當中繼站(relay)支援同步訊息與電力傳輸(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 SWIPT)的功能時,中繼站的充電部件輔助訊息部件解碼並轉發。但這篇論文在新的框架下做了新的分析,此新的框架考慮了合作式中繼無線網路(cooperative relay networks)、感知無線電(cognitive radio),加上能量採集或獵能技術(energy harvesting),等於一併考慮了無線通訊中二個重要的問題:耗能的問題和頻譜短缺的問題。這篇論文對於 EDF/DF/AF 等中繼協定做了有趣的比較。

註:這篇論文是我自認為寫過最辛苦的期刊論文,最後能夠發表著實鬆了一口氣。帳面上,這篇論文算是順利,第一次投稿就拿到此期刊的 Major Revision,但實質上,從發想、研究、撰寫、投稿,到冗長的審稿(經歷了 Major Revision -> Minor Revision -> Major Revision -> Accept),過程皆頗曲折。主要原因,來自於我和第一作者之間溝通的障礙和認知的落差,這也造成後來論文本身和給審稿員的回覆文件等幾乎都由我一手包辦(通常,第一作者會完成部分的工作)。此外,在審稿過程中,審稿員點出二個關鍵問題,雖然後來都修正了,但也耗費了相當大的心力,加上有時限的壓力,審稿過程中我一度想放棄,幸好有第三作者的鼓勵、支持和實質幫助才得以度過難關。回頭看,倒是要感謝審稿員的仔細閱讀,幫我們修正了幾個問題。在投稿上,我一向比較保守,沒有把握我通常是不會寫期刊論文的,頂多寫寫會議論文就算了,也不太會濫投碰碰運氣。這篇論文我是有信心的,但反而在審稿過程中歷經千辛萬苦,這是始料未及的。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科學研究 and tagged , .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comment